clos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新聞來源: 遊戲基地

在今年 9 月期間,有玩家在探查《潛龍諜影 5:幻痛》遊戲檔案時發現了隱藏影片,該影片被上傳至網路沒多久就被拿下,但已引起不少玩家的關注。該結局影片內容與核武有極大的關聯,當時玩家因此而分成兩派,一派認為是需要所有玩家都沒有核武的狀態下才能觸發此隱藏結局,另一派則是認為要累積核彈到一定的數量後才可觸發,自影片曝光之後遊戲內邊展開了核武爭奪戰。

影片激起了《潛龍諜影 5:幻痛》玩家的行動

許多玩家認為要辦到這點解除所有玩家擁有的核武,才能觸發這段隱藏結局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全球世界各地都有相當大量的玩家為了避免基地遭掠奪而發展核武,即使成功入侵偷取並解除核武,玩家也還是可再耗費資源製作下一顆核彈。不過正當玩家持續在進行核武爭奪戰時,官方也公布了觸發此隱藏結局的條件。

隱藏結局觸發條件曝光

玩家必須完成第 31 項任務並且未持有或開發核武,但這只是單個玩家的條件,若要觸發此隱藏結局,還有一項官方未公開的平台條件要達成,而玩家所處的平台也必須要達到完全沒有核武的狀態才能觸發。雖然多數玩家認為要成功觸發此結局實在過於困難,但從官方釋出他們在 11 月期間做的核彈數量統計變化來看,要觸發此結局看來還是有希望的。

官方所釋出的各遊戲平台核彈數量統計

就 PC 平台玩家所擁有的核彈數量是個不小的數字,但其實可以看到從 11 月 1 號到 11 月 25 號,核彈的數量就少了 15000 顆左右,且各個家用主機平台的核彈數量也是遽減到僅剩 3 位數或 2 位數,要將核彈數量削減到接近零的狀況並不是完全不可能,但要阻止該結局發生也可以是件容易的事,只要幾位玩家依然持續製作核彈則該結局就無法觸發。雖然該部隱藏結局影片到現在也還是有玩家不斷的在上傳,看過的玩家也不算少數,但從核彈削減的速度來看,玩家即使看過了該隱藏結局,也希望能夠合力完成這項任務,達到恐怕只能在遊戲內實現的無核武世界。(底下為隱藏結局影片,請玩家自行斟酌觀看)





《NiceGame》遊戲中心 營運團隊 敬上

2015-12-0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八德火鍋料宅配

新聞來源: 魔方網

任天堂和DeNA的進軍手遊界合作方式和具體計畫雛形,在5月上官方發表的年度決算說明會逐漸明朗。據公開資料顯示,任天堂將2015年內的手遊開發計畫,從三月和DeNA聯合發表聲明開始分為5個階段,預計今年內將5款旗下大作推上手機平台,還宣布了自家對手機遊戲市場的日後經營概略。

以「活用任天堂IP」經營在智慧型裝置上的遊戲事業的構想而擬定的年內5大計畫,分別如下:

●和DeNA於3月17日聯合發表合作聲明。

●在年內推出第1彈遊戲APP的營運服務。

●整備好針對智慧裝置商業服務所需的組織架構和人事。

●嚴選出適合發展的IP和作品,目標在明年3月末推出5款。

●在全球依序展開營運,目標是讓全球數以億計的客戶享受到遊戲娛樂。

由決算說明會資料顯示,以上所提的「適合發展的IP和作品」沒有特別限制,換句話說,可望見到任天堂毫不藏私的將《瑪莉歐》、《薩爾達》系列等壓箱寶殺手級大作都請出來造福沒買任系主機的玩家。從目標上億課群這點,也可看出官方非常具有野心,絕非玩票性質的想來手遊界參一腳賺賺外快而已,這也和岩田社長上週在大版說明會中強調的:「一旦下定決心,不堅持到成果出來就沒有意義」不謀而合。

至於收益方式,任天堂表示:「目前的手機遊戲營運方式,幾乎都是『先吸引客群入門,然後再挑少部分的重度玩家集中壓榨直到營運結束』的方法,這種做法只會讓人覺得『你到底要我付多少錢才甘心?』,對長期營運有負面影響。」不過當記者問到這是否表示任天堂的手機遊戲經營將廢除課金制,官方則表示:「那樣一來又會面臨到一些營運上的限制,如果要讓全球上億龐大玩家都玩的高興,也一樣無法長期經營。」因此,一般認為日後任天堂手遊的營運方針,將會是以不傷害到自家遊戲業本身,盡可能廣泛吸引多數客群,並有限度薄量課金的策略。

此外,在今年秋季任天堂的新會員服務將開始落實,可以在任系主機和智慧裝置上安裝使用;若是之前便持有「任天堂俱樂部」帳號的人,可使用舊帳號直接登錄,不必申請新帳,可能會有反映先前購買紀錄和遊戲履歷的服務。





《NiceGame》遊戲中心 營運團隊 敬上

2015-05-13



到目前為止,在台灣的平台及內容業者,無論是水平或垂直整合,只要併購案轉換了通路平台的營運權,能獲准通過的都要被迫繳械,遵守一項令人嘆為觀止的官方決議,不得經營新聞台、財經台。2010年大富併凱擘,規定3年內不准經營新聞台與財經台。2011年旺中併中嘉雖不成,但釋出的核准條件之一,要求旺中放棄經營多年的兩個新聞頻道。2017年2月,台灣寬頻轉手,投資者承諾絕不經營任何頻道。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489561879560-0'); });



因此3月初,公平會以附帶兩項條件,通過台數科併購東森電視,全案送進NCC繼續審查,業界就等著看NCC究竟是讓昔日幽靈復活?還是從數位產業的角度,另闢蹊徑?如果NCC同意照現狀併購,不將東森現有的新聞、財經頻道排除在交易之外,那過往的交易案能否翻案?如果NCC將東森相關頻道排除在外,交易能否順利進行?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火鍋吃到飽

如果是後者,那為何官方至今還如此忌憚平台業者同時經營新聞台及財經台?過去官方論述總強調,不管是平台業者擁有新聞、財經頻道,或是頻道業者擁有平台,一來容易操控輿論,製造偏見;二來基於自營頻道的利益競爭,經常杯葛抵制新創頻道上架。當然,檯面下還流傳一種官方說法,說是新聞頻道「太多」,所以不准再創。上述說法,確有事實佐證。例如,經常被舉證的壹電視與udn tv上不了架,的確是平台私心壟斷的結果。然而,就數量看,台灣的電影台、綜合台,難道沒有多過新聞台嗎?新生頻道,如體育台,難道沒有上不了架的問題?從質來看,新聞台「太多」及過往規定平台業者無權經營新聞台,是根據什麼科學化的驗證?頻道經營是否獲社會接受認同,理應由市場淘汰機制決定。如果認為頻道經營者與平台業者杭瀣一氣,私利濫用頻道資源,踐踏法制規章,不是應該制定新的管理機制與防弊規範?怎會因為有歪嘴的當了小偷,就禁止所有嘴巴長不正的,不能當警察呢?再者,像凱擘,如果運用富邦集團的財經金融產業資源,改變場域,透過目前已推出營運的APP行動網路平台,開闢類似Bloomberg的新聞財經多頻內容,發揮影響力,官方能管?管得著嗎?目前的台灣,頻道因區塊化而毫無置替的空間,觀眾對頻道根本沒有選擇汰換的權利,繳交的收視費反映不出頻道價值的差異化,政府公權力遇到商業爭議就只會和稀泥,才造成新創頻道上不了架,才縱容養大現有既得利益者操控的空間。公權力不據此圖謀修正,卻習慣從禁止競爭、剝奪經營者的資格下手,哀哉!(作者為資深媒體人)(中國時報) var _c = new Date().getTime(); document.write('');



年菜2018

三重安格斯牛肉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2018除夕圍爐餐廳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mobile-inread', 'mobile-inread');

});

}








F21B4B6475438D28
arrow
arrow

    stevenskrg3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